2016年O2O项目发展趋势创业新方向

【2019年O2O将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过去的2015年,是O2O项目集体死亡的一年。股灾之后,资本寒冬降临,大量O2O项目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表面上,O2O项目死于资金供给不上,但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资金会供给不上。不少O2O项目的融资额度都是百万千万级,资本上并不见得非常稀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它们大搞补贴,烧钱速度太快。

过去的2015年,是O2O项目集体死亡的一年。股灾之后,资本寒冬降临,大量O2O项目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

表面上,O2O项目死于资金供给不上,但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资金会供给不上。不少O2O项目的融资额度都是百万千万级,资本上并不见得非常稀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它们大搞补贴,烧钱速度太快。

那它们为什么要大搞补贴?

我曾经和滴滴的人说,你们起了一个坏榜样。这个坏榜样就是:很多后来的创业者,以为补贴经济是成立的:烧够足够的钱,市场就建立起来了。

很早以前,早到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有滴滴、快的这种东西,支付宝的人就做过这样的调研:出租车能不能用支付宝来解决支付问题。调研的结果是:司机这头很欢迎,因为由此车厢内会减少现金从而大幅增加安全性,但乘客这头意愿不强烈。总感觉掏出现金也好刷公交卡也好,比拿出手机来方便。这个调研的结果,使得行为上后来再无下文。

当滴滴和快的出现后,背后的股东腾讯和阿里,都想借助这种高频小额的服务,迅速拓展支付场景。轰轰烈烈的打车补贴出现,以驱动乘客以及司机接受这种叫车,更关键的是,支付方式。事实上,这种补贴并不能让滴滴或快的产生什么收益――打车软件在出租车这个行业里没有赚钱的通路――但这种补贴,的确使得移动支付工具大为普及。

O2O项目发展趋势O2O项目发展趋势

这就是所谓补贴经济的源头。大量的现金补贴圈的的确是市场,但这个市场不是什么打车软件的市场,而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当支付工具圈地圈得差不多了之后,双方罢手,并在资本运作下,合并公司,全力突击专车市场――这个市场,理论上是有钱赚的。

15年头上,我在《出行领域里的三种车》中提到,“2015年,专车市场,将会是异常火爆的一年”。事实的确如此。这里的逻辑就是高额补贴养成消费习惯,并将这种消费习惯,在理论上商业模式成立的一个业务上,作为其基石。

专车市场上,这些专车公司也还在搞补贴,滴滴、Uber、易到、神州都在做(易到最近的补贴力度可能是最大的),但由于公司已经完成了好几轮融资,背后投资者财大气粗又颇有些被绑架之感,他们的补贴在未来是可以继续看见的。

而很多小型O2O项目,融资都处在早期,投资人认赔出局的决心是相当容易下的。事实上,也只有腾讯阿里这种有着特殊的目的的投资者,才会陪着打车项目长期且狠狠地烧钱,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人,并不会这么干。

O2O项目烧钱的核心原因就是:流量不够。只有通过补贴的方式,才能聚集流量。而竞争者大家一起搞补贴,就形成了囚徒困境。当投资人觉得这个项目投资额并不大,可以舍弃的时候,资金链就立刻断裂。

对于很多O2O项目来说,需求并不是没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线下商家,都有使用互联网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企图,支付工具的普及也使得这种解决有其可能性。于是,O2O们就得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补贴,流量哪里来。

在前两天的《2019年,媒体星战三部曲》这篇长文中,我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泡沫破灭的O2O有可能以内容创业的方式在2019年卷土重来。

是的,内容是一种流量入口。于是,O2O就可能变成:媒体+O2O。前者吸引流量,后者建立商业模式。

内容制造,当然也要消耗资本,但显然比补贴消耗得少,而且可以一定意义上粘着用户。一千万人民币在补贴行为上可能就是两三个月消耗殆尽,但做内容可以非常宽裕地做上个一两年。

以三美行业为例:美容美发美甲,其实都和时尚、打扮有关。而引领时尚,教学打扮,本来就是内容的事。有没有可能通过内容创业切入,导流三美生意呢?我个人以为,可能性是有的。

2019年依然会有人选择O2O作为创业方向,只是,他们的做法,和他们的前辈们不同。天使轮也好a轮也好,资本的消耗,至少换来了活跃的用户量,而且所需资金又不是那么离谱的数字,我相信,会有投资人感兴趣的。

大环境也在推动O2O卷土重来,O2O行业里已经出现巨头,分别是代表腾讯系的新美大,代表阿里系的饿了么,以及阿里自己的口碑网和百度的O2O.

过去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就意味着“腾讯干了你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出现。但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对于很多创业型公司,反倒是机会。

因为今天巨头的玩法不是吃独食,而是建生态。

过去的美团,喜欢凡事亲力亲为,今天的新美大,则在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创业项目接入到它的平台上,以另外一种方式扩张它的业务版图。有信源称,王兴已在内部开始强调“生态建设”。

整个O2O市场,实在过于庞杂,垂直细分也好,地域区隔也好,低频但有利可图的业务也好,很容易给创业者留下一定的腾挪空间。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创业者不见得非要抱死一棵大树,而是在多个寡头中腾挪寻找自己的流量,这一点,是成立的。

其实,一些O2O巨头的员工中,已经有些人先知先觉,独立门户创业去了。这个道理就像微信员工离职创业一样。并不是他们不看好巨头发展,而是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创业,巨头会扶持他们。

O2O并没有死掉,它们将以新的运营方式:内容切入+进入巨头生态,在2019年,卷土重来。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相关文章

  • 2016年中国未来创业投资趋势大胆预测

    在2019年元月的阳光下,创投圈还在持续发生着变化。A股熔断了,熔断制又取消了,美丽说和蘑菇街的合并传闻也成真。VR、人工智能等技术还在渴望爆发。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2019年,又是一个新的时代。 2019年的投资活跃度还会不会回升,新的巨头会在哪些领域孕育,产业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i黑马总结了上一年的主要事件和趋势,走访了重点行业的创业者们,也列出了我…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80后年轻人如何能做上天使投资人

    风险投资兴起于20世纪,国内的BAT,国外的苹果、Facebook、特斯拉等伟大公司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推动,与此同时,很多大型企业也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门,一大批成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开始转型投资人。 80后从出生开始就备受质疑,接受的是新理念,受到的是新教育,老一辈对他们总有不放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80后有所作为的杰出人士不断涌现,逐渐成为社…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90后CEO自主创业年赚几百万成功例子

     我叫陈皓,生于1992年,白羊座,是一家教育领域公司CEO,2015年7月顺利从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毕业。没错,虽然我很不愿意,但还是会被扣上『90后CEO』的帽子。然而,我没有讲过要给员工发一个亿,但是现在员工大概150人;我没有和投资人说我会成为第二个马云,不过2015年顺利融了500万美元;抱歉,因为是男的而且颜值不高,所以就更不能靠什么&l…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90后大学生教你怎样创业可以年赚百万

    请忘掉你的90后,95后甚至00后创业者的身份吧。你的员工在向你要求涨工资的时候,不会因为这些而少问你要一分钱,倒是可能会欺负你年幼;你的客户不会因为你的年纪而在你犯的错误上给你第二次机会。 我叫陈皓,生于1992年,白羊座,是一家教育领域公司CEO,2015年7月顺利从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毕业。没错,虽然我很不愿意,但还是会被扣上『90后CEO』的帽子。然而…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真格基金徐小平:股权众筹的犀利观点

    从VR创投现状到互联网教育,到再到股权众筹,徐小平在这三个方面放出了他的犀利观点悉数,并谈到趋势。徐小平为何说“对新兴的股权众筹却有着复杂的情感”?为何说VR领域的火烧的还不够? “在投资方面,VR领域的火烧得还不够旺”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如果不是无数人前赴后继,这个行业是起不来的。所以对于新兴的VR、AR,徐…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现在创业就是个死 创业时代的泡沫破裂

    [摘要]数据显示,电商、本地生活、社交、文化娱乐体育是创业公司死亡的重灾区。 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有人成功就有人离去。 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中国互联网创业正在变得炙手可热。 无论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引来的大批寻梦者、各类创业沙龙和路演上侃侃而谈的创业者、每天奔走在数个项目间的投资人,还是如雨后春…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