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O2O项目发展趋势创业新方向

【2019年O2O将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过去的2015年,是O2O项目集体死亡的一年。股灾之后,资本寒冬降临,大量O2O项目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表面上,O2O项目死于资金供给不上,但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资金会供给不上。不少O2O项目的融资额度都是百万千万级,资本上并不见得非常稀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它们大搞补贴,烧钱速度太快。

过去的2015年,是O2O项目集体死亡的一年。股灾之后,资本寒冬降临,大量O2O项目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

表面上,O2O项目死于资金供给不上,但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资金会供给不上。不少O2O项目的融资额度都是百万千万级,资本上并不见得非常稀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它们大搞补贴,烧钱速度太快。

那它们为什么要大搞补贴?

我曾经和滴滴的人说,你们起了一个坏榜样。这个坏榜样就是:很多后来的创业者,以为补贴经济是成立的:烧够足够的钱,市场就建立起来了。

很早以前,早到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有滴滴、快的这种东西,支付宝的人就做过这样的调研:出租车能不能用支付宝来解决支付问题。调研的结果是:司机这头很欢迎,因为由此车厢内会减少现金从而大幅增加安全性,但乘客这头意愿不强烈。总感觉掏出现金也好刷公交卡也好,比拿出手机来方便。这个调研的结果,使得行为上后来再无下文。

当滴滴和快的出现后,背后的股东腾讯和阿里,都想借助这种高频小额的服务,迅速拓展支付场景。轰轰烈烈的打车补贴出现,以驱动乘客以及司机接受这种叫车,更关键的是,支付方式。事实上,这种补贴并不能让滴滴或快的产生什么收益――打车软件在出租车这个行业里没有赚钱的通路――但这种补贴,的确使得移动支付工具大为普及。

O2O项目发展趋势O2O项目发展趋势

这就是所谓补贴经济的源头。大量的现金补贴圈的的确是市场,但这个市场不是什么打车软件的市场,而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当支付工具圈地圈得差不多了之后,双方罢手,并在资本运作下,合并公司,全力突击专车市场――这个市场,理论上是有钱赚的。

15年头上,我在《出行领域里的三种车》中提到,“2015年,专车市场,将会是异常火爆的一年”。事实的确如此。这里的逻辑就是高额补贴养成消费习惯,并将这种消费习惯,在理论上商业模式成立的一个业务上,作为其基石。

专车市场上,这些专车公司也还在搞补贴,滴滴、Uber、易到、神州都在做(易到最近的补贴力度可能是最大的),但由于公司已经完成了好几轮融资,背后投资者财大气粗又颇有些被绑架之感,他们的补贴在未来是可以继续看见的。

而很多小型O2O项目,融资都处在早期,投资人认赔出局的决心是相当容易下的。事实上,也只有腾讯阿里这种有着特殊的目的的投资者,才会陪着打车项目长期且狠狠地烧钱,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人,并不会这么干。

O2O项目烧钱的核心原因就是:流量不够。只有通过补贴的方式,才能聚集流量。而竞争者大家一起搞补贴,就形成了囚徒困境。当投资人觉得这个项目投资额并不大,可以舍弃的时候,资金链就立刻断裂。

对于很多O2O项目来说,需求并不是没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线下商家,都有使用互联网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企图,支付工具的普及也使得这种解决有其可能性。于是,O2O们就得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补贴,流量哪里来。

在前两天的《2019年,媒体星战三部曲》这篇长文中,我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泡沫破灭的O2O有可能以内容创业的方式在2019年卷土重来。

是的,内容是一种流量入口。于是,O2O就可能变成:媒体+O2O。前者吸引流量,后者建立商业模式。

内容制造,当然也要消耗资本,但显然比补贴消耗得少,而且可以一定意义上粘着用户。一千万人民币在补贴行为上可能就是两三个月消耗殆尽,但做内容可以非常宽裕地做上个一两年。

以三美行业为例:美容美发美甲,其实都和时尚、打扮有关。而引领时尚,教学打扮,本来就是内容的事。有没有可能通过内容创业切入,导流三美生意呢?我个人以为,可能性是有的。

2019年依然会有人选择O2O作为创业方向,只是,他们的做法,和他们的前辈们不同。天使轮也好a轮也好,资本的消耗,至少换来了活跃的用户量,而且所需资金又不是那么离谱的数字,我相信,会有投资人感兴趣的。

大环境也在推动O2O卷土重来,O2O行业里已经出现巨头,分别是代表腾讯系的新美大,代表阿里系的饿了么,以及阿里自己的口碑网和百度的O2O.

过去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就意味着“腾讯干了你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出现。但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对于很多创业型公司,反倒是机会。

因为今天巨头的玩法不是吃独食,而是建生态。

过去的美团,喜欢凡事亲力亲为,今天的新美大,则在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创业项目接入到它的平台上,以另外一种方式扩张它的业务版图。有信源称,王兴已在内部开始强调“生态建设”。

整个O2O市场,实在过于庞杂,垂直细分也好,地域区隔也好,低频但有利可图的业务也好,很容易给创业者留下一定的腾挪空间。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创业者不见得非要抱死一棵大树,而是在多个寡头中腾挪寻找自己的流量,这一点,是成立的。

其实,一些O2O巨头的员工中,已经有些人先知先觉,独立门户创业去了。这个道理就像微信员工离职创业一样。并不是他们不看好巨头发展,而是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创业,巨头会扶持他们。

O2O并没有死掉,它们将以新的运营方式:内容切入+进入巨头生态,在2019年,卷土重来。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相关文章

  • 9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适合创新干什么

    李开复认为,要做出BAT级别的,或者滴滴、美团级别的公司,不是大众创业可以拍脑袋创出来的。 采写李开复,做的功课越充分,越发现实在难写。因为这是一个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仅刚刚过去的2015年,他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公开演讲,他所传达给公众的与创业相关的信息量已经足够充分。听得懂的,如饮甘霖;听不懂的,便也无须懂吧。 但我还是非常珍惜与开复对话的这次机会。事实…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王健林的首富经历 创业坎坷几天不睡觉

    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首富的成功学。 说到最富有的中国人,你会想到谁? 李嘉诚,马云,王健林。BAT的另外两位巨头……李嘉诚比王健林大20多岁,比马云大30多岁,借了香港早几十年的繁华,成为老牌华人首富,他是赚老钱的首富。马云则是靠互联网大浪潮,被称之为赚新钱的首富。王健林最特别,他是一砖一瓦、一城一池、像搭积木一样…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创业公司没有钱如何不让员工辞职离开

    【创客空间留人术】坐落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柴火开放空间不足100平方米,每个周末都会有感兴趣的会员到这边制作手工艺品。随着“创客”一词深入人心,各地创客空间层出不穷,几乎所有创客空间都是依靠政府或者企业补贴运营,一些较为成熟的创客空间开始思考更为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以支撑开销。 毫无疑问,空间要想留住创客必然需要打造一条包括丰富内容以及…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创业失败过后负债累累再去打工惨淡人生

     生活是很多偶然堆积起来的,但是这些偶然总是有一些因素或者过程是有决定驱动力的,这种决定驱动力是把握在你的手里还是放任自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和命运。命运就是被这些看似平常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决定的。 很多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很多人生经历过的人和往事,就象《拯救大兵瑞恩》那样,昨天,往往让人刻骨铭心。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创业项目孵化服务或许真的没有那么美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孵化服务日渐丰富,涌现出一大批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一些企业还借助本部资源形成了内孵化平台。记者调研发现,这些新型孵化服务有效对接了资本与项目,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侧重补贴、盈利模式不清等隐忧。如不从根源上破解难题,恐将阻碍“双创”向深层次推进。 在&ld…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晨兴投资VC刘芹等待下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

    近日,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接受了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的采访,大聊晨兴的投资风格、策略和愿景,表示创业者不仅要有远大的抱负,还要具备传教士能力,而VC真正的使命是解放人、释放人、以及承认人的价值。 正值新年开篇,分享给各位,希望共同探讨,也祝愿新年顺遂! “投得少”内心也受煎熬 新京报:晨兴做投资,有没有什么口诀? 刘芹:晨兴投资的口诀…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