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适合创新干什么

李开复认为,要做出BAT级别的,或者滴滴、美团级别的公司,不是大众创业可以拍脑袋创出来的。

采写李开复,做的功课越充分,越发现实在难写。因为这是一个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仅刚刚过去的2015年,他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公开演讲,他所传达给公众的与创业相关的信息量已经足够充分。听得懂的,如饮甘霖;听不懂的,便也无须懂吧。

但我还是非常珍惜与开复对话的这次机会。事实上,采访得到的内容也的确消除了我之前的一些疑问。开复一如既往他的效率:讲的全是干货!

我们是最懂行业的专家型投资人

潘杰:创新工场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6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变化。有人说从1.0时代已经到了3.0 时代,从最初的投资加孵化这样一个接近于YC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像一家专业的VC机构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请您梳理一下创新工场这几年商业模式上的变化?

李开复:我们是国内最早的机构天使,那时候我们更多用非常强的嵌入式孵化、深度参与的方式来帮助年轻的创业者,那是基于当时的创业环境还比较初期。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国内创业者的进步和成长非常快,深度嵌入式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他们;而更适合用一种幕后的帮忙,天使+朋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所以我们不再做强孵化,也不再做嵌入式。这就是2.0时代。是成立两年以后的转型。这种转型,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多有经验的创业者。

之后随着创业环境的进一步提升,连续性创业者越来越多;BAT的强势,使得创业者需要抱团,他们更需要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帮助和扶持;还有个人天使的崛起,国内现在有1万个个人天使,我们非常愿意和这1万个个人天使成为朋友。所以我们现在定位是:愿意和个人天使合作,接他们的下一轮的投资。我们成为大天使,或者是pre-a。我们投的金额比以前更大,比如以前投200万,现在投2000万的多一些。这就是3.0.

潘杰:如您所说,这个变化不是因为你们遇到困难了,而是环境改变了?

李开复:是的。是因为环境和生态改变了。但是要说明:我们关注的领域没有改变,还是会继续坚定地在安卓体系、娱乐内容、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硬件和大数据等领域投资。我们的强项没改变,我们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投后服务更没有变。

我们的专长是――我们是最懂行业的专家型的投资人。除了常规的法务、财务、PR等服务外,我们会注重在产业链的上游下游都有布局,让创业者之间能彼此帮助。比如说,游戏领域,做内容IP 的,可以帮他做成电影、手游;做智能硬件的,有对应的芯片提供商、代工商、设计师,每个公司都有所长。我们投资的这些公司在产业链里能够变成情如兄弟的团体。我们内部有个兄弟会。

更早期的项目,我们跟徐小平和蔡文胜有合作,成立了群英会。拿了天使还没拿A轮的,可以进群英会;拿了A轮的,我们帮助走向B轮,并且我们自己在B轮可以追加投资。我们现在管理的基金合计6、70亿人民币的规模。在这个冬天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我们手里有大量的弹药,可以帮我们把看好的项目以合理的价位拿到。

潘杰:延伸上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说要做中国的YC,做加速器模式,您看好这种模式么?

李开复: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国内创业者需要的不是YC那样强势的品牌,而是真金白银和有价值的服务。是以服务的心态来帮助他们,以公益的心态来支持他们。国内也需要类似YC的机构,但是要以公益的心态来做。

其实全世界除了YC,没有哪一个用他的模式赚到了钱。

BAT不是大众创业可以拍脑袋创出来的

潘杰:对中国目前非常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还有全国遍地开花的孵化器,您怎么点评?

9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适合创新干什么95后创业适合干什么

李开复:大众创业是非常符合时代的需求的。今后五年、十年,越来越多的人会自己做老板,国家经济转型也需要支持更多人下海创业。从这个层面我是支持、认可这个方向的。

但万众创业创什么业?这是需要深度考量的。我认为要做出BAT级别的,或者滴滴、美团级别的公司,不是大众创业可以拍脑袋创出来的。这些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有极强的聪明才智、执行力,而且是在正确的时间选了正确的风口。同时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领导者的风范、素质、格局。这些人可能真的是万里挑一,而且他们的成功概率也是千分之一。

真的不能让万众都梦想去做腾讯、百度和阿里,这真的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应该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那么其他的创业者,比如可以做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开个咖啡馆、开个淘宝店,都很好。也是创业行为。并不是都要梦想成为独角兽。太多的孵化器,都企图打造BAT,或者独角兽,这个奢望可能是不现实的。

众创空间扮演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对新潮流做推广;二是传播精神理念,创客心态。但是不能奢望众创空间产生独角兽,当然不排除个别例外。十年之后再看,VC打造出的独角兽会是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十倍。

潘杰:创新工场现在既是大天使,也有点像VC。您怎么看大天使和VC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李开复:国内在各个行业都竞争为主,在VC圈也是。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是因为分享心态。这个分享心态应从投资界做起,因为投资界竞争、零和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一个人能投遍所有的项目。

百度占领搜索,阿里占有交易,腾讯霸占社交;但投资业没有谁能够全部占领。每个投资人有他自己的价值。如蔡文胜对草根的理解,徐小平的真诚无私和人格魅力,还有我们的理性和专业。我们三家合作群英会,也是想告诉大家,这个行业要有合作意识和分享心态。

帮助创业者成功是创新工场最大的价值

潘杰:很多著名大佬如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等都投资了创新工场,还有腾讯、360,还有好多的投资机构,包括一些国外著名的投资人。我相信大家主要是冲着李开复的个人品牌去的。我的问题是,创新工场算不算是这些投资人集体对您的一次风险投资?

李开复:任何的基金投资都要看历史,财务投资人当然也是。我很感谢这些大佬对我的信任。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启动第三只美元基金和第三只人民币基金了。基金规模合计60多亿人民币。

(创新工场合伙人王肇辉补充:创新工场从2009年成立至今,共投资了超过200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几家倒闭或清算。基金平均的回报是年化收益40%-50%,其中五年前投的项目,现在已达到6.2倍回报。)

潘杰:俄罗斯著名的投资人尤里・米尔纳说,希望创新工场孵化出像Facebook那样superstar的公司,您觉得您会有这样的压力吗?目前投资的公司里有没有独角兽潜质的,比如是谁?

李开复:这也是我们的期望。我们很多项目在进程中,五年之内就可以看到谁是superstar。我们现在有二十几家估值十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也有几家上百亿的。有潜力在最近两年上市的有十几家公司。

按估值算现在排名第一的是美图,30亿美金。豌豆荚、知乎、蜻蜓,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潘杰:工场投出了很多好公司,但目前还没有上市的,是因为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吗?您对创新工场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李开复:一方面从数据上,现在已经有两家公司启动了上市程序,还有十几家公司非常有潜力两年内启动。另外,6家公司已经卖给百度了,友盟被阿里巴巴并购,智明星通26.6亿卖给香港一家公司。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另一个方面,我们不会用产生多少独角兽来衡量成功与否。独角兽的诞生有机遇、眼光、运气、时间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我们更在乎有我们和没有我们对创业者的差别是什么?我们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创业者就能成为独角兽,我们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因为工场的帮助,让创业项目少走弯路,拿到订单,避免进入红海,我们觉得这才是更有价值的。比如像对大数据、智能机器这样的领域的理解,我不觉得有别的VC能跟我们比。

我更乐于见到的是创业者在我们的帮助下得到了成长,增加了成功的概率。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创业者曾经这样说:“我这一生创业都离不开创新工场了。”当你听到这样的回馈,你就知道你的价值所在。

95后是移动互联网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

潘杰:一个投资人说过,当初开复对移动互联网的预测和布局,后来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几乎都得到了验证。您觉得未来的主要投资机会可能存在于哪些领域?应该如何提前布局?

李开复:第一,重点说内容娱乐。内容娱乐这个领域有多大?实际上的市场规模是所有下一代网民的数量。新一代网民,从诞生之初就有电脑、互联网、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

随着中国的GDP进入人均7000美元的水平后,内容和文化消费会逐步繁盛。从趋势上,年轻化、互动化的网络内容将有巨大的爆发。我认为未来将是95后、00后引领时代风尚、娱乐的潮流,他们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住在虚拟世界里,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去打造内容,肯定是对的。

谁能创造内容与95后的需求结合起来,谁就赢了。重点是背后的逻辑。从我们投了马东的米未传媒,投了暴走漫画、半次元、十万个冷笑话、SNH48,你可以逆向推测我们的逻辑是什么。

顺着产业链摸索,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渠道再到内容变现我们都做了完整的布局。

第二: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将颠覆各个行业,最快速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但这不是指P2P、众筹。金融领域将是大数据产生巨大价值的领域。

第三:智能硬件不用太智能。重点是提升价值。

第四:B2B业务的时代真的快要来临了。

(说明:这个问题其实太大,而且有点专。开复在不同场合的演讲中也有不同角度的涉及。只能选重点列出,其他细节请自行脑补。)

[!--empirenews.page--]95后创新的实例 9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适合创新干什么[/!--empirenews.page--]

理性的花,可以结出稳健的果

这是天使投资人系列的第三篇,很显然风格完全迥异于前两篇。

我承认,在采访之初我是有些功利思维的。因为创新工场成立了6年,迄今还没有superstar的公司上市。而且创新工场的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基金+孵化器变成了近VC。的确有人质疑之前的路走的对否,作为一个对天使投资小有研究的采访者,我很想从开复那里获得真相。

与开复对话,聆听他的演讲,仔细阅读工场的每一篇研究报告,和创业者深度交流??我不敢说完全找到了答案,但至少消除了我个人的疑问。说到底,一个学霸出身、理性而严谨的绅士,他做事的风格一定是规矩的,成绩也必然是稳定的。未必经常有爆发式的超水平发挥,但总会在良好的底线之上,直至优秀。

“我们很多项目都在进程中,我们的风格是理性和稳健,这是我们重要的标签。我们不会以那么彪悍和冲刺的方式来表现,而希望通过严谨的趋势研究,非常科学的投资布局,到最后能获得稳健的回报。”创新工场合伙人王肇辉做了更明确的注解。

蜻蜓FM的CEO杨廷皓说:希望在工场投资的200家公司里第一个上市。他开玩笑说一方面我们要快,另一方面别人最好没我们快。或许蜻蜓是有必要有一些小担心的,因为开复说,最近一两年在上市进程中的工场系公司一共有十几家。

所有投资人都会说一句话:天使投资投的是人,还要讲一点运气。运气这东西是没有规律的,但学霸出身的开复可能更相信逻辑和实力。把方向和趋势研究透彻,在相应的各个链条上布好局,然后全方位无死角地给创业者提供帮助。创新工场的“秘密”实在不复杂。

如果一定要挑剔地发出一些不同声音的话,我倒觉得,开复给创业者讲的那个故事值得反思。注重逻辑和过于严谨,会不会有时候把激情和不靠谱混淆?在这个层面上,开复老师和小平老师似乎是两种风格的代表。然,殊途同归!焉知2019年不会是创新工场系的爆发之年?!期待着!

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所有工场系创业者都共同强调一点:开复给工场建立了价值观,就是帮助创业者。而且很多人发现开复生病回归后的一个变化――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更多普通创业者的身上,而不仅仅是计算“效率”。如他强调的,他最在意的是创业者因为得到了工场的帮助而加分,使项目更有可能接近成功,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曾经投过一个公司后来倒了,那个CEO到我办公室来哭,说‘开复老师对不起’。我说你讲什么?我们投的大部分公司都会死的,你一点都不要歉疚,我只要求一件事情,如果你倒了,拜托拜托再给我们机会投你下一个公司。”

这绝对是开复式的风格!但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姿态,除了真心的关爱和保护,仅从商业逻辑上也极其简单:连续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这世上很多事不能取巧,但是有捷径。很想写给想要创业的人:花点时间把开复老师在2015年发表的演讲,还有“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的每篇文章都认真研读一遍,足以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晰的判断。想创业,先建立格局!还有价值观!

世界因你不同,创业者因创新工场而不同??

创业者说

宋晨枫小鱼在家创始人

开复帮我做代言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微软工作时就跟开复相识,2008年我第一次回国创业时开复是我的创业导师,当时是在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两年时间里我们平均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面。那期间开复给了我很多很细致的帮助。2009年底时,我要去美国参加一个面向投资人的创业竞赛,准备演讲稿,开复真的是一稿一稿帮我改。当时我把演讲内容录下来发给他,他修改后再发回;再发、再改;反反复复好多次。直到他觉得可以了。

那个项目后来卖给YY,算是不错的退出。我也参与了YY 的上市,到纳斯达克敲了钟。

2014年我准备第二次创业,就是小鱼在家。当时开复在生病期间,他听说我要创业一定要我和工场的一个合伙人聊聊。我们谈的很投机,很快创新工场就决定投资了,那是A轮。虽然那时候开复还在生病,但他每次都给我写很长的邮件,全是针对这个产品的细节,哪好哪不好,哪个地方需要改进。他还把产品给他太太用,看周边人的看法和感受。他通过自己的使用对这个产品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开复病好回归后我们正好在做B轮融资,创新工场继续投资,开复进入公司董事会。开复老师在董事会中主要在核心的大方向上把关,他每次开会都到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真的不遗余力,这里面有很多细节。比如当时我们想跟京东接触,开复就联系了刘强东;我们跟乐视谈合作,他就找到贾跃亭。有一些重要的跟企业家在一起的机会开复老师就把我请去,然后把小鱼在家作为礼品送给大佬们。他还亲自帮我们做代言,帮我们拍广告。而且都是免费的。

还有一件特别让我感动的事,开复老师亲自带我到台北见郭台铭,落实了和富士康的合作。富士康也成为了我们的投资人,帮我们解决供应链问题、生产问题。而且这个过程中开复不光是介绍,还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他先把小鱼拿给郭台铭用,然后让我有机会跟郭先生见了好几次,得到了他的认可。因为富士康以往跟我们这种小公司合作是很少的,开复告诉他,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投资机会,他建议郭台铭更早介入早期投资,适应趋势。

在我看来,开复老师在大方向上很有视野,能够把握整个的投资方向,而且,他非常睿智,他对事情的判断和对事情难度的把握,都是非常精准的。

叶滨The ONE智能钢琴创始人

工场帮助创业者的力度国内仅此一家能做到

最早跟开复谈The ONE智能钢琴创业项目的时候,他还没有生病,那是2013年8月份,他最开始表示了对我们项目的顾虑,有点不太看好这个项目,原因是我不是搞音乐出身,也没有钢琴教育和制造的背景,而且从投资人来看,做钢琴这个事不是特别大,但他特别看好我这个人,说我做什么项目他都会支持,我也很感动,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创新工场作为第一轮的投资方。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创新工场,应该是有格调,有情怀,有价值观。开复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创新工场的价值观,就是帮助创业者。无论是从招聘团队,还是做营销推广,包括法务、财务,PR,各个层面,创业者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工场。可以说这一点上创新工场是国内仅此一家能做到的。说实话我们也见过很多投资人,他们也愿意帮助创业者,但能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从各个维度全面帮助创业者的,确实只有创新工场一家能做到。

在我眼中,开复老师像一个学霸一样,他特别聪明,同时也特别正直,严守他的价值观。他是睿智、理性的投资人,对项目的判断可以迅速抓住要点。不过我也见过他的另一面,去年我去过开复老师在台北的家,把我们的钢琴送到他家,让开复老师和他女儿一起体验,我能感受他是很和蔼的父亲,很爱他的女儿。他们一起弹钢琴,今天回看那个视频仍然很感动。

彭林爱否科技FView创始人

这辈子创业都离不开创新工场了

有一次创新工场组织CEO集中培训活动“兄弟会”,当时正好是我在创业过程中低头赶路,感觉很疲惫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商量,包括融资、招人找钱、定方向定战略,工场的培训在很多方面回答了我的疑惑。我觉得一个投资机构能做成这样真的很了不起,所以当时我说了一句话:“这辈子创业都离不开创新工场了。”

有一个故事至今印象很深,开复第一次给我们做培训时,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他跟汪华(创新工场合伙人)看一个项目,一个有着华丽背景的海归侃侃而谈,他们觉得不靠谱就没投,过了两年又见到那个创业者,这时他让我们猜结果怎么样了?我心想肯定这个人没做好呗,希望教育我们要务实。没想到的是,他说这个创业者做的非常好,他和汪华有点后悔没投这个人。但是原因是因为那个人具体做的事已经变了。

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坚持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可以做些变化、做些学习,这才是生存之道。之所以这件事给我这么深的印象,是我觉得开复作为名人,按说肯定会举自己有先见之明的事例来教育我们,结果没想到他竟然自黑,举了一个自己投资失败的例子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真的是让我很意外。

我想说,创新工场对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远远超乎我的预期。而开复老师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理性并且善于反思的人。但他同时又很讲感情,如果他认可一个人呢,他会对这个人投入很多情感。甚至我觉得他对他认可的创业者真的是有点溺爱。我印象中不管我们提任何需求,开复从没有拒绝过。在我们顺的时候他会提点,在我们逆境的时候他不遗余力地帮忙。有这样的导师算是人生的幸事吧。

杨廷皓蜻蜓FM联合创始人

希望在工场项目里第一个IPO

我在美国读研时我的导师是开复的侄子,在HULU工作时的CTO跟开复也非常熟,他们都跟我讲过很多开复的故事;但就是差那么一点点,竟然一直没跟他相识,直到我2011年去了创新工场的创业家计划。

之前我感觉开复应该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在微软做那么高的位置是非常不容易的,猜测他应该有严肃、不留情面的一面,但见到他后印象完全改观。他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愿意花时间帮你解决问题,不像一个管理者,更像是一个导师。

这次生病回来,开复专门花一天时间来上海我们公司跟我们谈企业的方向,帮我们梳理问题,解决困难。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听他谈他的价值观,他个人的人生感悟。他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创业不但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对社会和家庭的回馈。

我个人觉得,开复离开这段时间工场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这可能也是暂时还没有项目IPO的原因。蜻蜓现在做完了四轮融资,前三轮投资工场都参与了,最后一轮他们也提供了法务、财务等方面的帮助,包括帮我们谈判等。

我们已经有IPO的计划,并且我们希望成为工场投资的200个项目里第一个IPO的公司,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但这不是工场给我们的压力。开复从来没有说过必须IPO之类的话。

米雯娟VIPKID创始人

工场像个大家庭

开复老师自己就非常关注教育领域,尤其是少儿英语学习,所以当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和开复老师介绍我们项目的时候,他非常有兴趣。当时开复老师人还在台湾,我们开了一个电话会议,时间也不长,我把自己的经历,做VIPKID的初衷,包括我们的想法和计划给开复老师做了个介绍,他很快就作出了投资的决定。

大家都觉得开复老师是非常温文尔雅,有涵养的人,其实李开复老师也是非常幽默的,每次见到我都会打趣说:“CEO来了!”平时也特别愿意鼓励我们,我觉得他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

非常幸运,VIPKID遇到的投资人和机构都特别的好,比较而言,工场系投资的企业有点像大家庭。2015年,李开复老师从台湾回到北京以后,我们经常去创新工场做汇报,开复老师更多的是从大方向上给我们一些指点,并不太具体的介入公司的运作,他相信我们这个团队能够把这项事业做好。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08-22 11:52: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cyepu.com/57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