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伊始,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双向大跌,一时间,市场会否重回2008年危机的担忧愈演愈烈,而其导火索正是应对金融危机应运而生的应急可转债(Contingent Convertibles,简称CoCo债券)。
所谓CoCo债,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设计推出,目的是在银行陷入危机的时候,通过债转股或债券本金减记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补充流动性。后来巴塞尔协议III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要求刺激了欧洲银行CoCo债的发行。
作为德国乃至欧洲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目前有17.5亿欧元应急可转债。随着其在2月初公布了2015年大幅亏损68亿欧元,市场担忧德银可能无法按时足额偿付,质疑不仅使得德意志银行股价持续大跌近40%,并带来了全球范围的CoCo债抛售以及欧洲银行业全面大跌。
截至2月15日交易结束,德银年内跌幅达到32%,欧洲Stoxx 600银行业指数年内也已下跌24.6%。两者走势高度相关。
Bespoke投资集团投资分析师George Pearkes表示,尽管来势凶猛,与欧洲债券整体规模相比,银行的CoCo债券事实上规模很小,因此难以真正发生2008年雷曼危机类似的影响。但他同时表示,全球对CoCo债的抛售已经形成。
CoCo债风险
近年CoCo债券越来越普及,原因是CoCo债券可获监管机构视为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认可工具之一,因此又称为“额外一级资本”;另一方面,由于CoCo债的风险较一般债券为高,因此其孳息率亦较高,据巴克莱指出,CoCo债券去年回报率约7%,对于面临负利率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相当具吸引力。
根据彭博报道,目前欧洲银行发行CoCo债的规模约有900亿美元。穆迪报告指,截至去年CoCo债发行规模最大者为瑞信,接近193亿美元。
而直到近期,面对欧洲银行业惨淡亏损的业绩,追逐高回报率的投资者才感到危机。
“大到不能倒”的德银在去年第三季度的税后亏损达到了60.24亿欧元,远超雷曼兄弟2008年二季度亏损的39亿美元。而就在今年1月28日,德银宣布2015年第四季度继续亏损21亿欧元,整个2015年德银亏损68亿欧元。
高盛表示,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欧洲银行“去杠杆”并不如美资银行积极,加上欧洲银行大多数都依赖保留盈余来作为满足资本要求的途径,故一旦盈利下跌,其资本水平势将受到影响。
高盛指出,目前信贷市场正反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投资者对欧洲银行的不信任亦可以理解。
新版的“雷曼时刻”
分析者认为,本次危机扩散的可能性相对不大。
首先,欧洲银行获得短期资金解困的途径远多过2008年,而增资压力亦不如欧债危机般严峻。现时,欧洲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流动性、货币市场、存款,以及欧洲央行提供的长期再融资操作和紧急流动性援助等措施。
其次,即使CoCo债券出现停止支付债息的情况,影响亦不及雷曼破产般深远,因为CoCo债券的对象是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投向来疏落,按规定一般投资者不能参与。此外,与雷曼倒于次贷CDO不同,CoCo债券可转换成股份,投资者并不是全输。
同时,德国政府的态度也极为关键。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曾表示,德银拥有充足资本。事实上,一旦金融机构大到严重影响一国经济时,政府是很难不施以援手的。德银是德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集团,市场对政府出手救助更是充满信心。
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德银开始自救了。德银上周五宣布了54亿美元债券回购计划。其中欧元计价的无担保债券回购规模为33.8亿美元,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为20亿美元。此外,德银还表示公司流动性充裕,因此本次回购不会改变原有融资计划。
银行盈利能力为核心问题
CoCo债危机虽不会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影响广而深远,但暴露了欧洲银行业虚弱的基本面。华尔街日报认为,目前的银行并未达到2008年危机的风险,但在很多方面来看,情况比2008年还要糟糕――整个欧洲银行业的风险在于长期盈利能力的缺失,而欧洲央行早已弹尽粮绝,无力扭转这一局势。
华泰证券表示,欧洲银行的弱基本面引起市场对CoCo债高收益和高风险之间的重新评估。2015年三季度以来,德银等欧洲银行的盈利状况恶化,在对银行利润和经济增长预期降低的背景下,市场对银行部门的债券和股票的估值已经迅速下降。德银的CoCo债价格在2015年三季度曝出利润巨亏后就开始下跌,其2014年11月发布的规模15亿美金的CoCo债,在2015年底估价超过97%,而在2月9日作价已经低至面值的71%。
自2015年以来,欧洲主要商业银行股价全线下跌,今年以来跌幅加大,跌势加速。年初至今,欧洲主要商业银行股价普遍下跌20%-40%,延续去年以来的跌势,其中UBS、法国农业信贷、巴克莱、德银、法国兴业以及瑞信年内跌幅均超过25%。而自2015年至今,苏格兰皇家银行、德银、瑞信、渣打、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跌幅已接近或超过4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