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投资人林中华看下一个投资热点

他的名字极为有趣。英文名字是Ben,他的同事们称呼他为“笨总”,却是个很聪明的人,自小数学成绩优异、会做生意;中文名字叫中华,蕴藏浓厚的中国味道,却是第一代美国移民,在美国长大、读书、工作,习惯和性格自然也受美国环境的渲染。

2005年,沈南鹏离开携程加入了刚刚进入中国的红杉资本,熊晓鸽带领IDG完成了最初的互联网投资布局,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

10年后,继承他们衣钵的新生代80后投资人们开始逐渐展露头角。他们中有些创办了自己的基金,有些人成为机构中中坚力量。在投资行业中,他们代表了未来的趋势,也是创业者梦寐以求见到的“伯乐”。

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下一个“风口”,下一个“独角兽”,下一个沈南鹏和熊晓鸽。《投资界》年底大型策划《寻找未来:谁是最具潜力的35岁以下投资人》希望和读者一起去见证下一位明星投资人的诞生!

【最具潜力35岁以下创投明星】峰瑞资本林中华:中美资本市场的连接者,所投公司1/5估值过1亿美金

【投资档案】

姓名:林中华

年龄:31岁

星座:水瓶座

职位:峰瑞资本(FREES FUND)创始合伙人

投资方向:侧重中美两地的平台性、移动型等类型初创公司的投资

代表案例:Uber,Evernote,三只松鼠,Trulia,Stubhub,Invite Media,Flatiron Health,JoorAccess等

个人LP计划、推荐项目分Carry、平台化投后服务……峰瑞资本无疑是2015年VC界里的搅局者与颠覆者,而这背后的推动者,一位是李丰,一位就是林中华。

【投资基因】

他的名字极为有趣。英文名字是Ben,他的同事们称呼他为“笨总”,却是个很聪明的人,自小数学成绩优异、会做生意;中文名字叫中华,蕴藏浓厚的中国味道,却是第一代美国移民,在美国长大、读书、工作,习惯和性格自然也受美国环境的渲染。

15岁,读高中的林中华跟随父母经营了几家中餐厅;18岁,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修习经济学;毕业后,在高盛投行部做分析师――自小数学好、会做生意、修读了经济学、进入了风投业,一切顺理成章。

2006年,林中华加入了美国一支天使投资基金Great Oaks ,后成为合伙人。而后在数次与IDG资本的合作中,林中华与其结缘。2014年,他受到IDG资本的邀约成为合伙人,负责其在美的跨境投资业务。

日历翻到2015年,李丰和林中华带着17个人在50天内创立了一支新基金,林中华成为这支特立独行的新基金的创始合伙人。问起这份工作相对以往有何不同,他摇头道,差别不大,他坚持做的一直是4件事。

在以往的投资生涯中,林中华投资了100家初创公司,其中不乏Trulia等独角兽;曾帮助众多美国优质公司在中国对接合作伙伴及投资标的,其中包括Uber、Evernote、Wework等巨头;近来,峰瑞资本投资了百场汇,一家商业场地短租平台,其模式类似靠短租业务成为世界三号独角兽的Airbnb,林中华则利用其在美国的资源与Airbnb团队对接,为百场汇提供运营经验……作为中美资本市场的“连接者”,这就是林中华一直在做4件事:投资美国本土创业公司,和美国顶级风投做合投;挖掘对中国市场感兴趣并试图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给被投公司做投后管理;对接中美两大资本市场资源。

中国的互联网、资本市场正行驶在快车道上,可以引以鉴之的是美国。林中华的优势在于既熟悉中国资本市场,又熟悉美国资本市场。如今,峰瑞资本正在登陆北美市场的路途中,推动者正是林中华。

谈及两者之间的差别,他总结两点:

1、美国的创业者更注重efficiency(效率),中国的创业者则更注重scale(规模),在投资时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侧重来评估其增长;

2、市场需求相似,但市场基础、传统行业的基础格局差距较大。比如O2O行业,美国早期公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好产品以匹配现有的线下存量资源,在中国则需要做所有事情。

【投资案例及投资特点】

2006年至今,林中华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投资了近百个项目,已经有20家成功退出,20家公司估值超过1亿美金,而这自然与其投资逻辑有关。

通过事情看人

投资看人是任何早期投资人躲不过的标准,区别在于如何看人,用哪些指标看人。林中华的方法论是:通过事情看人。R(资源)+T(时间)=R(结果),通过横向比较多个团队的未知量,解得团队未来发展的潜力。

林中华曾投资广告服务公司Invite media,投资时其创始人还只是大三学生。而这两个关键理由正是让他下定决心的原因:Invite media已经和美国最大的视频托管公司签约;创始人在16岁卖掉一家50万美金的公司,18岁卖掉一家100万美金的公司。这两点对于大三学生极为难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投资逻辑的正确,在金融危机刚过去不久、市场萧条的2010年,Invite media被谷歌收购,收购金额达8000多万美金,这笔投资的回报额度超过30倍。

判断市场规模

林中华的另一大投资原则是看市场体量。Trulia是房地产网络平台,其模式类似搜房网,是林中华投资代表项目。彼时他投资时,市场上已有众多竞争对手,但林中华的判断逻辑是,房地产行业市场体量相当巨大,从中孵化10亿美金以上估值的企业相对容易。而这笔投资也带来了近80倍的回报。

注重打磨产品

如今林中华每周至少会看10个项目,当创始人能够使用用较少资源、创造了一个爆炸性增长及需求的产品或项目时,他尤为兴奋。林中华认为自己在早期投资领域属于偏保守型投资人,会谨慎地研磨项目。而在投资过后,他会花更多的时间与创业者讨论产品方向和形态,因此硅谷创业者评价他为重产品和数据的投资人。

靠谱项目肯定是被聪明人推荐

Invite media 是林中华的代表案例,创始人是林中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弟。这和峰瑞资本推荐项目分carry的出发点不谋而合,推荐优质项目,峰瑞资本成功投资,成为项目第一个机构投资人后,推荐者可以分得Carry。外部人员推荐成功后可拿5%carry,执行团队5%;内部人员推荐成功后可拿8%,执行团队2%。“最靠谱的项目必定是被最聪明的人推荐,或者是你的被投公司、或者你的朋友、或者就是你。”林中华解释说。

【关注的风口】

林中华提到,对于早期投资虽然需要注重人,但同样要关注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找到正确的赛道。在他看来,B2B、互联网金融将继续风口之势,医疗及先进制造业则会加速发展。

B2B

与To C的创业公司相比,To B领域的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更容易诞生具有正现金流的公司;市场巨大且中国大多数行业的供应链需要提升,B2B是互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互联网金融

金融市场体量庞大,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任何提高金融效率的创新都有可能变成下一个伟大的公司。

【给创业者的一句话】

坚持初心、创业是为了成长和过程。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相关文章

  • 创业公司如何正确转型能勉强活下来

    摘要:无论你设计一个再好的MVP,如进行试点销售,它都具有天然的缺陷性。因为它只是一个实验,只是一个测试,在小范围内进行商业模式的运营。这实验只是一个点,无法等同于整个市场。 转型的必要性 在一个创业沙龙上,投资者作为主持人,对创业嘉宾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选的这个赛道不是最优的赛道,但是你做了一半,你到了A轮,或者B轮,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创业初期遇到的公关困难如何处理

    【创业初期如何做公关 学老罗去讲好一个故事】前段时间老罗的发布会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似乎主流媒体都非常乐于看到一个个性狂狷的人开始慢慢收敛,尽管过程中老罗多多少少表现出不情愿,但大部分人都看的出来,胖子累了。老罗的手机我当然不敢置评,参考王自如,毕竟小命要紧;但是老罗公关方面的可观赏程度还是不错的。所以这篇文章,不吹不黑,只是单纯地从公关的角度分析,创业者如…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饿了么张旭豪新发内部公开信《他们变 我们不变》

    晚间饿了么张旭豪发布题为《他们变,我们不变》的内部信,信中透露“饿了么” 并没有参与此次合并,未来将保持独立发展不变。张旭豪在信中强调“多轮融资后,大众点评股份占比已变小”,但大众点评仍是“饿了么” 的股东之一,在与美团合并之后,大众点评将放弃在“饿了么” 的董事…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自己没经验初步创业干什么最好赚钱

     现在社会自己创业干什么好赚钱,想自己干点什么但是没有本钱没有经验不知道适合干点什么好,2019年自己创业做什么赚钱做什么生意赚钱呢?现在有合伙创业的,也有自己一个人创业的,那么,一个人自己创业干点什么好?适合一个人创业前景看好的项目为你介绍,想要选个好投资,就赶快来跟着网赚详细了解吧! 自己创业干什么好:从摆地摊卖菜起步 北京朝阳公园西门附近有一…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天使投资互联网初创公司怎么估值最值

     天使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在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都会遵循一定的方式或方法,那么投资企业的估值都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1、公司怎么估值:500万元上限法。 这种方法要求天使投资不要投一个估值超过500万的初创企业。这种方法好处在于简单明了,同时确定了一个评估的上限。 2、公司怎么估值:博克斯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博克斯首创的,…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今日头条死磕艾瑞:数据原来可以这样玩

    时值中国春节之际,业内曝出中国所谓权威中国互联网数据统计分析机构艾瑞与今日头条因数据统计不同,双方高管互相指责对方的口水战,艾瑞与今日头条互撕事件就此发生。其实有关企业与数据统计分析机构统计相关产业的数据一直是公婆各有理,很难最终有个定论,原因很简单,最终数据统计分析机构和相关企业最后均会以机密为由拒绝公开自己的所谓统计、分析模型或者数据。 所以作为业内人士…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