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创业失败案例全整理分析失败原因,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从他们的案例中吸取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运用在自己的企业中,网赚相信大家都能够创业成功赚大钱。
本人做为一名90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之前也有过几次创业的尝试,但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反省,觉得个人能力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找了工作好好积累,以后有机会再创业。
今天看到有个92年的CEO的介绍,突然就觉得自己好失败啊。人家已经估值上亿,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马上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是那么多失败的90后创业者也没有看到他们的故事,有没有身边90后创业失败的?也说一说让大家能够有所准备。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90后青年创业失败
吴幽是江苏徐州人,2008年考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专业是矿物加工。但吴幽不是一个对专业学习有兴趣的人,上大学开始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徐州做服装生意——给中小企业做制服。
当时他们推出了一个自己的服装品牌,找小作坊代工,通过当地的亲友同学关系找客户,当时业务包括科技园的员工制服、徐州机场空姐制服甚至大学生的毕业服装,第一年这个小团地赚了十几万,第二年销售额就达到200万元,净利润超过50万元,在当地小有名气。
吴幽大三的时候,徐州有个商人看上他们创业的品牌,出资70万元提出收购。而这样一场收购其实并没有太多法律程序,更多是地方人情:吴把客户资源都交给他,而吴的团队10年内不能再做类似的生意。
和吴一起创业的两个同学,并没有太长久的创业打算,他们觉得价格合适希望卖掉,而吴当时赚钱赚的有点“心虚”,甚至觉得这是一个皮包公司,三个人一合计就把公司卖了,两个共同创业的同学选择继续读书,但吴不想上学,而且想做“更大的事情”。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赚这么多钱我特别膨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想做更大的事情。”吴幽说。
由于生长环境离互联网很远,吴幽接触互联网很晚,还是他的一个朋友在蔓延至三四线城市的“千团大战”中融到资,才让他开始开始对电子商务感兴趣。就在他卖掉服装公司后不久,徐州一个做纸类生意的商人李天(化名)找到了他,希望做休闲食品的电子商务。
李天50多岁,纸类生意在环海经济区做的很大,他并不懂互联网,就是看到电商的迅猛发展,希望能够尝试一下。而选择做食品电商的原因也很简单,李天有亲戚在做休闲食品生意,有很好的供货渠道,而当时独立的休闲食品B2C很少,他认为做原创品牌会有机会。
本来对电商就有兴趣的吴幽很快被说服了,他看到徐州悄然兴起了一股休闲食品风,并判断两年之内徐州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休闲食品品牌店开业,“线下发展都这么迅速,线上发展的速度会更快。”
于是吴投入之前积累的十几万元,李天承诺总共投资超过200万元,双方在共同朋友的见证下简单约定,就开始准备做食品电商。他们同时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包括4个技术、4个市场、4个采购、2个美工、1个摄影、1个客服、1个打杂,就这么开始创业了。
但是紧接着分歧出现。
首先是模式上。吴幽希望做一个休闲食品的电商品牌,然后进驻天猫等电商品牌做分销,因为他觉得目前的投资做垂直电商远远不够。但李天并不同意,他坚持要做垂直B2C,并且认为没必要进天猫,“我们要做食品中的凡客”。
这样一个分歧的解决结果是,资金改为由李天全额投资,吴幽仅仅是技术入股,最终这个“好吃乐”休闲食品品牌还是以独立B2C模式运行。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
第二个分歧则是引入资金的问题。
“好吃乐”2012年初上线后,投放了一些广告位进行推广,另外在网站设计上采用具有冲击力的图片模式,吸引了不少用户,销售最高峰的2012年4月,每天都能够有200-300单左右。
不错的开局吸引了VC的目光,一些苏州创投开始主动约谈,但都被李天终止。“在李天的观念里,认为我们做的挺好的,为什么要让其他人进来分享利益,这还是因为传统观点很深。”吴幽回忆说,后来他们达成共识:就用200万元砸,砸成什么样是什么样。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困难虽然前几个月销售额还不错,但运营“好吃乐”让吴幽感到越来越吃力。
第一是新用户的获取。高峰时期每天200-300单的销售额,推动力完全来自于广告联盟的投放,当广告投放停止后,用户量增加就会急剧放缓,每天订单量也不断下降。但是平均100元甚至越来越高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让吴幽感觉到吃不消。
他算了一笔账:一个月网站仓储、物流及人力各项开支大概是7万元,但市场推广费用就超过5万元,占比超过整体开支的40%。
第二是原创品牌供应链要求太高。当时给“好吃乐”供货的,最大的工厂规模3000多人,最小的就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供应链的标准很难统一。当时“好吃乐”设计了统一的食品包装袋,需要先送到各个工厂、包装好以后再进入在苏州租用的500平米仓库,中间环节非常多,对于一个特别小的公司来说节奏很难跟上。
第三是食品安全问题。去年四月,上海“来伊份”休闲食品质量连续被曝光不合格,也给“好吃乐”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相关部门要求“好吃乐”出具很多证明,过程非常麻烦,让吴幽头疼不已,并且开始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
而最大的困难,依然是运营过程中与作为投资人李天的意见分歧。
在吴幽看来,“好吃乐”运营初期有很多数据还是不错的,比如客单价能够达到150元,高于同行的90-120元,顾客对于食品的评价很好,退货率几乎等于零。他还是希望能够以品牌为主,进驻多个电商平台分销,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市场、技术等费用和中间环节。
尽管吴幽多次向李天提出上述理念,但李天一直不同意。与此同时,李天依然以传统的思路看待互联网。“我们考虑过微博营销,甚至给李天注册微博让他体验,但他觉得微博不靠谱。我还计划过带他去见北京做互联网的朋友,但他都不愿意去。”吴幽说。
即使很谨慎的花钱,200万元最终也在网站上线10个月后烧完,这个时候累计的销售额差不多也是200万元。吴幽认为用垂直B2C的思路再做下去实在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提出来停止网站运营。
对于李天而言,习惯了投资回报率为1:10,很难接受B2C的亏损性投入,刚好约定的200万元砸完,他也觉得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目前“好吃乐”的员工已经解散,只有一个开发新项目的员工兼职维护,有订单就发货,库存没货了商品就下架。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电商创业项目,就这样悄然淹没在互联网泡沫里了。
反思
吴幽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他在讲述的时候也不断提到了自我的反思,首先一点就是年纪太轻,对电商理解不是很深刻,很多细节想不细致,“仅凭一股冲劲和猛劲,很难踏实的把事情做好。”
[!--empirenews.page--]创业失败案件 小本创业失败著名案例总结经验分析[/!--empirenews.page--]
上述经验缺乏同样体现在资本方面,由于对资本市场关注较少,创业初期的资金约定太随意,容易为日后扩大规模埋下隐患。而由于不懂VC方面的知识,也不太能理解估值,导致当时一些VC找到吴幽时,他和团队很难用更大的格局来思考。
而在与投资人的分歧上,吴幽则认为自己也过于偏执,沟通的方法和程度还是不够。
在具体电商创业的反思上,吴幽则总结如下:
1、不应该刚开始就在品类上追求大而全,过多的品类让供应链越来越重,不是创业初期的玩法。
2、做B2C还是需要规模化,休闲食品对供应链要求极高,团队最好有懂资本的人,也有懂休闲食品的人。
3、休闲食品还是要做原创品牌,做平台的利润率很低。休闲食品只要能够做到个性化,一样能做高价,可以比线下卖的都贵
4、做原创品牌营销创新很重要,像微博这样的新媒体资源应该充分利用。
5、做电商跟地区没有太大关系,有些区域性供货反而是强项,但人才、市场推广劣势比较大。
吴幽的电商创业项目只是过去凶猛的电商热潮中的一个案例,但确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经验,比如品类的选择、比如模式的选择,以及小作坊式的创业会带来哪些隐患,希望能够对有意继续在电商领域探索的创业者以启发。
小本创业失败的例子:失败多次再创业净赚200万
在盐城市区五洲国际广场二楼“釜山料理”店里,一个身穿休闲装的小伙子,穿梭于厨房与店堂之间。若非经人介绍,还以为是食客在提意见。他其实就是店主季铖,除了拥有这家占地500多平方米的餐馆外,隔壁一家1000多平方米的“致湘山”餐馆也是他的。也许有人会说,他肯定是“富二代”,有钱任性不稀奇。然而,通过交流发现,这个“富二代”有点特别。
首次创业赔光14万本钱
沉沦大半年缓不过劲来
2011年夏天,毕业前半年,季铖下定经商的决心,闹得父母大为不悦。毕竟,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跑出去闯荡实在有些不放心。更何况,身为商人的父亲深知经商背后的辛酸苦辣,他不想儿子步其后尘。但是,父母终究没能犟过儿子。
季铖去了南京,在小旅馆省吃俭用住了半个多月。这段时间,他整天在地下商业街里转悠。他承认,去南京前其实并没想好干啥。创业,纯属冲动。
不过,既然人已出来,他放不下面子,“免得回去被老爸嘲笑。”季铖说,最初他想开个蛋糕房,回来调查发现,盐城市场早已饱和。后来又想开家足疗房。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且,栽了人生头一个“大跟头”。
“因为太急于求成,听人背后一怂恿,想都没想就交了几万元定金,租下一层2400多平方米的店面。”季铖说,“为了把店开好,我甚至出资请来了扬州脚艺名人陆琴,帮我指点。没想到,人家只转一圈调头就走。”
原来,季铖的选址除了不方便停车外,地理位置也不繁华。“人家说,就算店开得再大也没用。”季铖说,“考察加接待费用,前后花了14万。纠结了好几天,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否则今后肯定要吃大亏。”
面对失败,季铖承认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终日将自己关在屋里,不见人。甚至闪过一个念头:老老实实的上班。
走出阴影再创业再遭打击
仅维持1个多月又失败了
“从父亲那借来的钱一下子全赔光了,他不仅没有怪我,反而鼓励我二次创业。”季铖说,“父亲说每个人创业之初都会遇到失败,没有谁会是一帆风顺。他在干书商前,曾失败过许多年。后来之所以成功,除了经常研究市场外,最重要的是讲诚信。”
走出阴影后,季铖去了上海。有天晚上闲逛时,他被一家叫“麻辣诱惑”的餐馆吸引住了。“其他店都是灯火通明,唯独这家店灯光偏暗,人气却火到要排队。”季铖说,“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进去点了份毛血旺一尝,立马就把我征服了。甚至过了好几天,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味道。”
“说不出来的鲜美,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该店有专门的调香师,在原先四川口味的基础上作了改良。”季铖说,“我带父母去品尝完,一商量决定也要开家连锁店。”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想法遭到店方拒绝。原因是该店所有菜和调料均为统一配送,不外传。为此,季铖每晚10点钟等店方打烊后找店长协商,但就是不成功。
“我悄悄往该店长包里塞2万元。没想到,人家居然冒雨追到宾馆退了回来。”季铖说,时间一长,可能对方被自己的诚意打动了。有天晚上,店长下班后答应帮他引荐一位大厨。
2012年下半年,季铖在盐城市区五洲国际广场二楼租下1000多平方米的店面,“麻辣诱惑”正式营业。还别说,自从请来这位大厨,餐馆生意异常火爆,“第一天收入7000元,第二天就过万元。”季铖说,“四天营业额就超过了四万。”
但火爆的业绩仅维持了1个多月,便又熄火了。
重新调研后餐馆起死回生
一年净赚200万
“走下坡路的原因是我一味按照上海店的规格,忽视了本地的消费能力。”季铖说,当初他把人均消费定在80到130元,而盐城类似餐馆的消费标准在100元左右。加上店里食材货源大多靠进口,仅半年,营业额被压至3000元左右,“麻辣诱惑”一点也不诱惑人了。
“当时寻思着要转型。”季铖说,在停业整顿的两个月里,他重新进行市场调研,决定将人均消费额定在40元左右,但食材质量标准保持不变。同时,为了吸引食客,他将原来的店名更改为“致湘山”,口味也更换为湘菜。“那时盐城流行吃剁椒鱼头,但没几家口味正宗。”季铖说,经过与大厨不断摸索,他们在原有口味的基础上,结合盐城人的饮食特点作了调整,使得这道传统湘菜变得更受欢迎。
[!--empirenews.page--]自主创业失败案例 小本创业失败著名案例总结经验分析[/!--empirenews.page--]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这点努力,季铖餐馆的生意慢慢起死回生,渐渐恢复了以往的人气。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既然生意好转了,那就稳妥些好好经营呗,可季铖却不这么认为。他在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四处筹资并于2013年在餐馆隔壁又开了家“釜山料理”,主打韩国菜。“我就是不想把所有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如果食客吃不惯湘菜,走出店门兴许能被韩国菜吸引住,尽量留住客源。”季铖笑着说,“现代人的消费理念早已发生变化,只有提供多元化服务,才能抢占市场份额。”
他的这套理论通过一年实践得到了回报,“去年一年营业额1000多万元,净赚200多万元。”季铖说,眼下两家餐馆不仅吸引本地人,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前来品尝。“都说成功要有运气,我看除了要肯吃苦、肯钻研,善于思考外,更要讲诚信。”季铖总结说,“不能因为一两次失败就降低了服务标准,那样永远不会成功。”
创业失败的案例分析:小老板创业失败的原因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哥们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真理,则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3、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可不用“空降兵”,不可乱用“空降兵”,不可全用“空降兵”。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4、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他妈的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6、商业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商海无情,翻云覆雨,谁来保佑?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坚持什么,改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固守。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部落最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9、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走的是匪文化路线: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碰壁拐弯,见缝就钻。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0、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挑起群众斗群众”最后所失去的,是企业的效率和凝聚力。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事业再无激情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2、投资冒险主义
拿自己“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或者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3、投资经验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4、投资极端主义
三月前兴奋地投下钱来,三月后沮丧地要抽身离去,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企业振荡,落英缤纷。。。。。。投资者的常见毛病,主要原因是对产业投资纵深化及企业竞争复杂化的估计不足。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5、人力资源幻觉
一方面永远高估员工的高度,一方面永远低估员工的水平。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6、过度追求系统平衡
企业总是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组成,它们彼此之间需要有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老板过分看重平衡,在奖惩政策、人员提升、部门权限、业绩考核等方面一味强调“一碗水端平”,最后优者不奖、错者不罚,所有部门都吃大锅饭,企业所要的平衡反而荡然无存。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7、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从不认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到来负有身体力行的责任。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8、完美主义群众化
完美主义不是坏事,但若将其扩大化,就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尽的烦恼与麻烦。
完美主义的老板总想达成最高的目标。他们对下属“高标准,严要求”,因为求之深,所以责之切,总是有太高的眼光、太多的挑剔、太多的责备。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19、附庸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创业失败案例总结20、不学无术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