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CEO接受记者采访用上技巧没烦恼

当总理跑去创业咖啡馆喝上一口漂着泡沫的饮料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已经席卷了全中国。创业公司不计其数,App Store 拥挤不堪,对大多数创业者而言,吸引媒体注意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变得格外重要。

告诉记者,什么值得写

不打无准备之仗。

换位思考,试着站在记者的角度,告诉他什么值得写。

做出点成绩,找准时机。你们在 App store 的排名上蹿了许多,你的产品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或者没解决好的痛点,你的产品被科技大佬推荐了,你拿到了额度足以让初创公司骄傲的融资,都是可以找记者聊一聊的时机。如果你拿到了知名 VC 或者 BAT 的投资,恭喜你,你又多了一个 PR 亮点。

了解采访目的。要一份采访提纲,了解主题和大概采访方向,还远远不够。

可以多打听下:除了你所在的公司,还会采访哪些公司;你所在的公司能占据多大版面,在稿件中扮演什么角色……对品牌是否有帮助,是决定一个采访是否值得做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接受媒体报道最好能够结合目前你所在公司的 PR 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融资,招兵招将,或者吸引用户……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被投资人发现,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妨聊聊你的产品思路、盈利模式、团队优势,再解释下什么能让你的产品从激烈竞争中胜出。

了解媒体本身。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选题偏好和写作风格。接受一家媒体采访前,不妨上网翻翻这家媒体之前的文章。你还可以在谷歌里输入记者的名字,了解这位即将向你发问的人。如果一家以调查报道见长的媒体找上来,你真得花点心思,弄清它的 “真实” 采访目的和选题立意。

创始人CEO接受记者采访创始人CEO接受记者采访

真诚和有料是两大法宝

我在微信里把两个问题抛给六七位记者朋友:

1. 喜欢采访什么样的 CEO

2. 不喜欢采访什么样的 CEO

答案是这样的。

喜欢一个 CEO 的理由很多:

1. 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观点

2. 愿意分享干货

3. 别太臭脸

4. 说话有重点

5. 愿意聊一些个人化的东西

6. 拍照时好好配合

……

每个人都提到了真诚。“哪怕他还没想清楚现在做的事情,但真诚起码是他可以表现的态度。”一位记者朋友说。

不喜欢一个 CEO 的理由中,不真诚排在首位,近似的表述包括:爱吹牛,假话连篇。

发布会再怎么拉风,数据再怎么夸大,一旦丑陋的真相撕破了公司自己描绘出的光鲜,之前夸赞过你的记者,事后一定看着那篇署有自己名字的报道后悔。这可能成了他们职业生涯的败笔之一。可怕的是,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重建。

如何打好真诚这张牌?

真诚首先表现在态度上。谦逊、有礼貌可以从细节中来体现。有位上市公司CEO给我印象很深。他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都是感谢媒体朋友关注,还会浅浅鞠躬,让人觉得亲民。在重大发布会结束后,和大多数 CEO 一样,他会接受采访。不过,他倾向于让公关挑选几家重要的媒体进场,时间很紧张的时候,他会提议让每个人提一个问题,这意味着每位记者都能拿到这位CEO 的直接引语。这种感觉很微妙,让在场的记者情感上感到舒服。

有料,是最实在的真诚。记者的职责是写有趣有用的文章,甚至希望能给人带来启发。要是你总能提供独特的视角与独家的信息,让记者采访时觉得有所得,会让记者觉得你很有诚意。有一点可以确定,记者时常采访不同的 CEO,感受上的差别其实很大。

创始人要善于讲故事。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这篇文章我从头读到尾” 可谓对一篇文章的最好赞美,而能吸引人往下读、能让人记住的,只有故事。好的故事有血肉,兼具趣味性。

记者坐在你面前,带着好奇心,想要挖掘亮点,要是你敢讲出其他同行选择藏着掖着的行业内幕,会让记者屏气凝神,当然这个时机和分寸得把握好。既提供见识又辅以事实和数据作为支撑,会让你的采访丰满,有说服力。

如果你是个技术派,或者你的产品由技术驱动,甚至是离用户较远的 2B 的方向,你得想想如何把专业的东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出来。少用专业术语,打比方、做类比是个不错的办法。

与戏剧和歌曲一样,优秀的稿子也有高潮。不妨制造点小冲突。讲述你创业时曾经的艰难时刻以及你如何渡过难关,是个讨巧的办法。鉴于这些都是过去的事,说出来相对安全,又向记者呈现了你在创业路上的坚持和攻坚的能力。

编辑的流程可能很长。

当然,要是你能抛出一些金句,回报将是巨大的。很快你就能发现,这些句子被打上引号,成了标题,并在网络上疯传。比如,当资本寒冬的论调不绝于耳时,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的那句 “99%的人都说现在是 ”资本寒冬“,但我的想法不太一样” 就成了金句,很快就传开了。

试着与人产生共鸣。猎豹移动 CEO 傅盛那句 “我们这一代理工男,接受的教育是你要多么俭朴、多么省钱,多么努力才能成功。后来我发现不对……”传播甚广,大概是因为和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展现个性化。创始人如果可以展现个人特质、个人化的一面,会更能让人记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马化腾留给外界的印象是极具产品经理气质,后来,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腾讯的风格被说成是 “产品经理型” 的。

“作为 CEO,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吗?” “你的风格和个人亮点是什么?” 可以把这些问题留给自己,或者请了解你、熟悉你的人来一起梳理,把和你所做的事业有关联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因素挖出来。

再来个好的例子:虽然陌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产品,唐岩却是个很棒的采访对象。这和他受访时态度真诚有关,也和他一直敢于表现得有个性有关。鲜少有创业者会直白地说为了钱创业,但唐岩这么做了。他说,“创业一定要为了钱,刚开始一定是奔着钱去的。”唐岩还说,自己不看什么《乔布斯传》《成功可以复制》等等这些书。当这些书被视作创业必读书目时,唐岩又一次表现得与众不同。

接受完采访,这事儿还没完

事实核查。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允许审稿。如果你争取到了事实核查的机会,你能做的真的也只是事实核查而已,即看看事实是否有出入,数据是否需要更新。别盘算着把公关话语塞进记者的稿子,一句与记者文章格调格格不入的话,可能像苹果上的虫眼一样碍眼。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曾经被激怒:她拒绝把一句夸赞产品有多厉害的话语写进稿子,结果她的主编接到了电话,被访者再次提出补上那句话的需求。主编斥责记者,“你怎么把稿子给他们看了?”,然后甩下一句“他们这种态度,这稿子我宁可不发”,怒气冲冲地离开。

可以打听进度,但催稿需谨慎。要相信记者和你一样期待稿子能早日刊发。但是,杂志社和报社有自己的后期编辑流程,有时这个流程长得可怕,从记者到编辑,再到编委、主编,还有审稿单位……如果催稿催到主编那里,请原谅他的暴怒。

如果采访时你聊 high 了,想要收回一些话,好好和记者沟通。因为记者完全可以不配合,毕竟他们也不是陪聊天的。CEO 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0)
上一篇 2022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相关文章

  • 世界互联网巨头哪些在中国水土不服

    雅虎中国当时做的不错的是门户业务和搜索业务,前者与新浪、网易、搜狐、Tom四大门户对标不足,但与当时的中华网、21CN相差无几;后者与电子商务整合,直接与百度搜索抗衡,据称这也是马云看中雅虎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互联网企业多以世界互联网企业为标杆,不断进行模仿调整,以求“因地制宜”,比如国内运动平台全城热炼模仿美国的ClassPas…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初创公司快速获得种子融资的新途径

    摘要:融资过程漫长艰巨、复杂又充满自我否定。不管怎样,这是几乎所有的创始人及其创业公司的必经之路。 编者注:本文作者Geoff Ralston是美国教育科技产品孵化器Imagine K12的创始人、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合伙人及天使投资人。通常我们把创业公司的初始融资叫做“种子资金”。在这篇简要的指导手册中,Geoff根…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创业失败故事开店失败案件原因详细分析

     太多有创业故事总是介绍成功的事例,那么为什么有很多创业者初次创业会失败告终呢,创业失败后的惨淡人生很难让人直视,这次网赚给大家说一个创业故事,饰品店失败的之案例分析: 创业失败的原因:饰品店失败的之案例分析 我是学工科的,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而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变化很快,我所从事的行业不景气,我总感觉到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可是,我…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中国最有钱的80后,父亲狂过马云,美国总统都卖面子

    说起世界上最富有的80后,你一定会想到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而在中国最牛的富二代,大多数人会想起王思聪,如果是香港的话,可能会提起李泽钜与李泽楷两兄弟。不过在现在的财富榜上,有一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也成为了榜单的常客,这个人就是严昊。 2019年刚刚发布的胡润财富榜上,严昊以1150亿的财富排名第八。排名在他前面的,只有马云、许家印、王健林…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网红”市长黄奇帆:金融地产改革获中央肯定

    在中国股市动荡的2015年,黄奇帆的名字爆红于社交媒体的民间舆论场。 这大概因为他所主政的重庆市,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的大局势下,经济增长依然高歌猛进。据重庆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十二五”末,重庆市的GDP已经达到1.57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12.8%。 作为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被认为是省级行政首长中最精通经济的管理者之一。以至于,在中国…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
  • 苹果公司什么时候推出VR虚拟现实设备

    【为了VR苹果挖前谷歌首席视觉设计师 谷歌大举招聘】显然,在整个行业全面进入虚拟现实的大背景下,谷歌如果继续发展廉价“纸板头盔”,将错失一个巨大的市场。不过面对日益爆发的虚拟现实市场,谷歌似乎已经“苏醒”。 显然,在整个行业全面进入虚拟现实的大背景下,谷歌如果继续发展廉价“纸板头盔”,将…

    头条热点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