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医疗O2O创业公司谁家做得最好

导语:2012年至今,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已从不足2亿元增加至28.4亿元,预计2019年将突破125亿元。2014年腾讯两个月狂砸1亿7千万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从天猫医药馆到支付宝牵手海王星辰,阿里巴巴一直想借用移动医辽打开通往未来医院的大门。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巨头竞争,许多初创公司渴望在移动医疗的垂直细分领域找到突破空间。这其中包括,为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等、医疗资源分配矛盾,而衍生的跨境医疗和咨询服务。

跨境医疗的红海

今年4月,爱康国宾的董事长张黎刚发布了新的移动医疗APP产品“导医通”。他希望通过这款APP,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就医平台,将患者在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的医疗服务完整的连接,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停留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而本款应用没有在跨境医疗资源的协调上有所建树,即便雄心勃勃的张黎刚始终对这一领域有所规划。他解答到,“移动端跨境的这种沟通资讯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但是大问题其实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能有这样服务的一定是靠收入人群,且收费一定不低,所以一定是小众性服务。”

同样是对于市场空间的现实判断,位于美国硅谷的华人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全球康”在过去的一年里,逐渐调整了方向,探寻着跨境医疗新的想象空间。“全球康”专注为中国肿瘤患者提供多元医疗解决方案,通过患者在线上传病例,公司在三个工作日内找到中美顶级的肿瘤专家提供会诊,然后为其提供治疗意见。“我们做了几百个病人, 80%左右的病人都改变了原有治疗方案。”年轻的陆奕说。

与张黎刚的看法相同,作为“全球康”的联合创始人及CEO,陆奕也将赴美就医的市场视为一片红海,目标群体有限,竞争激烈。她渴望自己的创业能解决更多患者的问题,而非把目光锁死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中。此外她认为,许多跨境医疗在中国可以把用户端做的很好,但真正在美国能够做好的,落地生根的极少。中国有很多人想搞赴美就医,就是在中国有个办公室,在美国其实没有人。

“恰恰真正重要的是搭建在美医疗网络,你的主力的队员应该在这里。”

专注建立壁垒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美国肿瘤患者,5年存活率超过68%,中国癌症患者为28%左右。与此同时,很多治疗新药和方法,基本都来自美国。陆奕给了一组调查,21世纪死于肿瘤的人数会超过历史上所有死于战争的人数总和。“肿瘤是人类将面临的第一大战役,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如何切入这块市场,陆奕认为,一种是做药物,一种是做服务。他们下注了后者,努力成为肿瘤服务的先驱。

移动互联网医疗O2O创业公司谁家做得最好医疗o2o谁家做的最好

癌症第一诊断的依据并不需要面诊,主要靠CT报告,病理的检测等可以量化的图表数据。“我们可以拿到原始数据去分析它,癌症非常适合做远程咨询。第二癌症病人治疗意愿很高,所以当我们把一个病例做好,做成癌症专家,我们就能积累更多。”

专注肿瘤,在价格上创造优势,提升性价比最高,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陆奕介绍,即便在美国也不可能有人保证三个工作日之内找到一个最顶级的专家给你出意见。“我只做肿瘤,只需要每天维系这些肿瘤的专家就行了,就做这一点,做到最好,再考虑扩散扩展出去。”

最大的业务标准是客户满意度

创业最早期,陆奕和团队的业务选择是什么病都看。包括体检和各种类别的病症。她谈到之前的一个案例,一位客户想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再三劝说之后仍坚持到美国看病,最后医生就叫她回去多锻炼,保持乐观心态。“看这种病中美没有什么差距,在中国看就行,另外这样的客户满意度也不高。但肿瘤客户满意率都很高,肿瘤病人治愈意愿非常强。”陆奕认为,衡量自己业务最大的标准是满意度。“全球康”的许多用户是回头客,口碑用户会介绍他的朋友或家里其他的病人来试用。在她眼中,口碑要比发展速度更重要,像“全球康”这样的创业项目短期内不太可能爆发式增长,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品牌慢慢构建的过程。

挖掘病人数据与产品空间的想象

长远来看,“全球康”希望通过收集的肿瘤病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运算匹配,做成一个肿瘤的智能机器人医生。由于许多癌症病人在咨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70%到80%重复。如果把这些数据用模型进行专业化,当病人来的时候,50%的咨询内容系统就能解决,不用付钱。其余50%的疑难,再交给专业医生。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财务和人力成本,提升效率。陆奕希望用数据解决问题,数据不一定是最好的医生,但机器人医生会比一个中等或者新手医生好很多,因为背后有大数据的支持。

陆奕判断,在两三年内,“全球康”积累的癌症治疗用户数量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一家中国三甲医院的水平。她说,“在一定数据基数的前提下,咨询和分析就会更精准,提供的医疗服务就会更科学。当达到三甲医院的量时,我们基本上就超过美国所有的数据中心,再加上和美国医生合作得到的数据,我们的数据库就非常有意义了。” 

专注细分市场引发的误区

面对渴望成为入口、综合平台级的巨头竞争者,初创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医疗这块大蛋糕里依然有生存空间。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认定未来主导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一定不会是BAT。“它们不专一,有太多事情要对付了。”张黎刚说,“它要靠平台进入各个领域,当进入后,它怎么可能跟专注某个领域的机构比呢?医疗行业监管最多,并且这个行业是稀缺资源,稀缺资源意味什么?意味你的流量没用,只有当服务过剩的时候才需要流量,当服务与产品本身稀缺的时候就不需要你带客户。”

同时需要认清的是,精准定位,深耕细分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很多初创企业在执行层面却一头雾水,专注在一些边缘,狭窄,低门槛,可替代性强的领域浪费时间与精力,自然找不到出路。陆奕与她的小伙伴们或许找到了一个垂直的同时,又足够大足够长远的用户市场,这是他们的思路启示。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08-22 11:51: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cyepu.com/342.html

发表评论